五、提問采訪
在大眾傳播媒介的所有傳播活動中,采訪提問一般是記者的基本功夫和看家本領,雖然主持人不是完全的記者,但主持人同樣在傳播中起著替代受眾采訪提問的作用,這是由主持人角色中的某些記者屬性所決定的。另外,主持傳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語言藝術,主持人在大多數時候是靠展現他們的語言魅力來贏得受眾喜歡的,而采訪提問往往是主持人展現其語言魅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尤其是在主持一些有嘉賓、觀眾參與的訪談類欄目或是現場直播的新聞、綜藝類欄目時,主持人精當、準確的提問不僅能增加節目的信息量,而且可以成為吸引受眾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完全靠展示主持人與嘉賓語言魅力的談話類欄目當中,主持人精彩到位的提問更是整個節目的最閃亮之處。讓我們來看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主持人王志在采訪劉姝威的一段精彩對話。當劉說道“我的律師說這是個丑聞”時,王立即問道“你這樣認為?”不想劉卻反問道“你不這樣認為嗎?”面對突如其來的反問,王又柔聲問道“為什么說是丑聞?”在另一段對話中,當王問道“你指的因素是權利嗎?”劉又忽然反問“你說呢?”王立即答“我問你”。不料劉卻毫不退讓地再答“我問你”。面對這樣頗有些難纏和緊張的局面,王稍做沉思后接著說了一句“你是當事人”。通過王對劉的這段采訪提問,觀眾不僅為他們之間的對話而吸引,而且因為主持人精彩的提問增加了對他的喜歡。
也許正是這個緣故,國外的許多知名主持人都是在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的記者生涯,練就了一身采訪提問的硬功夫之后才來做主持人的,而一旦他們的傳播出現不盡人意的情況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強自身在采訪、提問方面的作用,如丹·拉瑟在CBS主持《晚間新聞》時的收視率經常落在NBC和ABC之后,就曾以老大哥的姿態告誡與其搭檔的知名華裔主持人宗毓華,要她多磨煉和加強在新聞報道和采訪方面的技巧。(8) 這也是為什么克朗凱特在楊瀾問他“如果在‘主持人’和‘記者’這兩個稱謂之間選擇一個,您希望別人怎么稱呼您”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記者,當然是記者”(9) 的緣故。而在國內,主持人采訪提問水平不高,在節目中發揮不出采訪提問作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幸的是,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采訪提問對于主持傳播的意義,開始有意地考察和培養主持人在這方面的能力,如在中央電視臺的《挑戰主持人》欄目中就曾專門設有考察主持人采訪提問能力的環節——“點擊名人”。在這個環節中,欄目組通常會請出一位社會知名人士,由臺上剩下的兩位選手輪番向該名人發問,名人回答哪位選手的問題則完全由現場的觀眾通過按動手中的投票器來決定。這就意味著,哪位選手采訪提問到位,他就會得到現場多數觀眾的支持,也會獲得名人回答問題的機會,并最終贏得最后的成功。此時,主持人的采訪提問甚至成了制勝的關鍵。
當然,在《挑戰主持人》中最后獲得勝利的選手的采訪提問之所以會得到受眾的認可,或者說主持人采訪提問的真正技巧其實也很簡單,那便是他們的問題問到了受眾的心坎上,因而充分調動起了受眾的求知欲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持人在主持傳播中的采訪提問歸根結底都是代替受眾而問的。正如撒貝寧在接受筆者的訪談時所說的:“老百姓希望你(主持人)是他們當中的一個代言人?!?/p>
這里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在一次以采訪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為主要內容的主持傳播中,主持人水均益一上來首先不是從自己身為記者或主持人的角度,而是從受眾的角度替一個小姑娘問了一個很幼稚的問題——“聯合國秘書長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如果是從主持人作為傳播者的角度來看,水均益提這樣幼稚的問題顯然是很可笑的,這至少說明他還不具備當記者的條件,因為他連采訪內容的基本常識都未弄清楚。而事實上,凡是看了這期節目的人不但不認為水均益無知,反而都為他叫好,因為他確實替老百姓問了一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受眾的“代言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